慈善,始于一种从善的生活方式

作者:admin   时间:2018-07-13 14:05 点击:
题记
       最好的慈善,在倾听之上、在尊重之上,是帮助他人拥有机会,学会成长。而常怀一颗善良的心,却可以隨时随地帮助他人,净化自己。
     早期看过一篇报道文章,讲述的是英国康沃尔郡一个小镇公交站台的真实故事,2006年,村民简·廷斯利在等车时看到站台脏乱不堪,便心生改造这个公交站台的想法,他对站台进行重新粉刷,在墙上涂上了温馨的色调,摆上了沙发,同站台外面的环境协调一致,当人们来站台等车时,都会自觉保持站台内外的干净整洁,人们来小站等车的时候,不再大声喧哗,不再乱涂乱画,就像爱护自己的花园一样,人们的观念也开始转变,学会了自觉排队有序上车。现在是当地小镇人们等车时的最爱,时尚雅致,成为小镇一景。
    简·廷斯利这一个小小的善举,改变了站台,也改变了人们对美的追求。心有善念,付诸行动,一个小小的善举,带来的人们观念的转变,因为你追求什么样的生活方式,你所获得的就是什么生活方式。
 
    这些年来,从陈光标的高调慈善,到郭美美的“红十字风波”,“慈善”一词变得流行而又敏感。一方面,它似乎更多地成了成功人士的“专利”;另一方面,慈善似乎成为一个独立选项,与生活的其他方面割裂开来,似乎只有捐款捐物才是慈善,似乎只有在特定时空才有慈善。慈善和日常生活成了“两张皮”,甚至慈善与不善之举“并行不悖”,不仅对比强烈,也让人心生感慨。
 
    那么,究竟何为慈善?何为公益?慈善又该何为?公益又将何为呢?
 
   “怀有仁爱之心谓之慈,广行济困之举谓之善”,慈善是一种基于人性光辉的选择。而这种人性光辉,总是由内而外、由近及远地普照。因此,中国的《孝经》中才说,“不爱其亲,而爱他人者,谓之悖德”;西方的古老谚语里面讲,“慈善始于家庭”。从身边的人开始理解慈善,从能做的事开始践行慈善,让慈善成为一种生活方式,这恐怕才是慈善的初衷所在。
 
    将慈善作为一种生活方式,才会五一组织40余位爱心人士前往房县樱桃谷采摘樱桃,并进行现场直播和联系网络营销,主要就是想号召大家为解决当地樱桃滞销的问题贡献一份力量!

将慈善作为一种生活方式,才在乐善助学团体中,资助学习生活有困难的寒门学子,只是想在我能力范围内,多为孩子们做点事,号召自己身边的人更多的去关注这一群体,让更多人来关爱他们,就如我的那些孩子深深爱着我一样。
 
 
    近些年来,关注公益事业,关注慈善,越发发现从网络助学到免费午餐,从爱心义卖到公益书屋,越来越多的“微慈善”,丰富着我们对于慈善的认知、诠释着“友善”的核心价值观。这种具体而微的慈善,越发让我发觉这才是慈善的真谛和力量所在——慈善需要的不仅是“富人之力”,更需要“人人之力”的道理。老弱病残过马路时的“随手一扶”、邻里矛盾纠纷时的“随手一劝”、看见路边垃圾时的“随手一捡”,这些何尝不是慈善?下雨了,你走在路上,陌生人关心你,与你共撑一把雨伞;夜里,前路漆黑,你胆怯不敢前行,他人为你点一盏灯引路,这些又何尝不是慈善?
 
乐善助学创办人龙建军,曾拜师石观音寺师父,寺庙师父说:“心修成时庙修成!”借言而论,慈善于我而言,善修成时,慈修成,愿我们都具足坚定的慈悲和智慧之心,活在生活的每一寸光阴之中。